1、污水
污水是指被使用过的水,其中含有各种污染物,如有机物、无机物、病原体等。污水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排水。
2、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指工艺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的重要原因,水质成分复杂,性质多变。
3、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一般指的是人类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厨房用水、洗涤用水和卫生间用水所产生的排放水,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
4、农业排水
是指农田中过多的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污染较小切能循环使用,一般不做特殊处理。
5、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就是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6、3大污水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主要分为(物理)污水处理法、(生物)污水处理法、(化学)污水处理法3种。
7、什么是(物理)污水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是通过物理作用,以分离、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的污染物质的处理方法。
8、什么是(生物)污水处理法?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来吸咐、分解、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把不稳定的有机物降解为稳定无害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处理方法。
9、什么是(化学)污水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是向污水中投加化学药剂,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是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处理方法。
10、常见的污水的(物理)预处理工艺有哪些?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的预处理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格栅、气浮池、调节池、二沉池等等。
11、污水处理中格栅作用是?
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格栅,拦截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大块固体污染物,以免其对后续处理单元的机泵或工艺管线造成损害。
一般污水处理工艺设置两道格栅,污水先经粗格栅,再过细格栅。
12、污水处理中气浮池的作用是?
气浮池是指一种主要是运用大量微气泡捕捉吸附细小颗粒胶黏物使之上浮,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的池子。
气浮工艺的工作原理是处理过的部分废水循环流入溶气罐,在加压空气状态下,空气过饱和溶解,然后在气浮池的入口处与加入絮凝剂的原水混合,由于压力减小,过饱和的空气释放出来,形成了微小气泡,迅速附着在悬浮物上,将它提升至气浮池的表面。从而形成了很容易去除的污泥浮层,较重的固体物质沉淀在池底,也被去除。
13、污水处理中调节池的作用是?
调节池是一种用以调节进、出水流量的构筑物。主要起对水量和水质的调节作用,以及对污水pH值、水温,有预曝气的调节作用,还可用作事故排水。
14、污水处理中二沉池的作用是?
二沉池也叫二次沉淀池,是活性污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使污泥分离,使混合液澄清、浓缩和回流活性污泥。
15、活性污泥系统
活性污泥系统活性污泥系统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所组成的。
16、活性污泥工艺
活性污泥工艺包括A-B工艺、SBR工艺、A2/O工艺、氧化沟工艺等。
17、A-B法工艺
A-B法工艺实际上指的就是吸附(Adsorption)—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工艺。
其中,A段中的生物反应器称为吸附池,发挥细菌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吸附功能,然后再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部分污泥进行回流,剩余污泥进行排放。
中间沉淀池的出水再进入B段,B段的生物反应池就是常规的曝气池,发挥活性污泥对废水中有机物或其他污染物的降解、去除和转化作用,最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部分污泥进行回流,剩余污泥进行排放。
18、SBR工艺
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尤其适用于建设空间不足,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场合。
19、A2/O工艺
A2/O工艺是流程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脱氮除磷工艺。A2/O工艺亦称A-A-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
20、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工艺又名氧化渠工艺,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
21、碳源、氮源、磷源的比例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碳源、氮源、磷源)的比例关系一般三大营养物质(碳源、氮源、磷源)的比例关系为BOD:N:P=100:5:1。
22、怎样理解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相应的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即:
SVI=混合液30min静沉后污泥沉积(ml)/污泥干重(g)
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SVI常在50~300之间,SVI过高的污泥浓度,在相同浓度情况下测得的SVI值才有价值。另因测定容器的大小对测定的数量有一定的影响,必须统一测定容器。
23、微生物最适宜在什么温度范围内生长繁殖?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为16-30℃,最高温度在37-43℃,当温度低于10℃时,微生物将不再生长。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提高10℃,微生物的代谢速率会相应提高,COD的去除率也会提高10%左右;相反,温度每降低10℃,COD的去除率会降低10%,因此在冬季时,COD的生化去除率会明显低于其它季节。
24、微生物最适宜的pH条件应在什么范围?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值有密切关系。大多数微生物对pH的适应范围在4.5-9,而最适宜的pH值的范围在6.5-7.5。当pH低于6.5时,真菌开始与细菌竞争,pH到4.5时,真菌在生化池内将占完全的优势,其结果是严重影响污泥的沉降结果;当pH超过9时,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将受到阻碍。不同的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好氧生物处理中,pH可在6.5-8.5之间变化;厌氧生物处理中,微生物以pH的要求比较严格,pH应在6.7-7.4之间。
25、凝聚
在废水中投加带正离子的混凝药剂,大量正离子在胶体粒子之间的存在以消除胶体粒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从而使微粒聚结,这种通过投加正离子电解质的方法,使得胶体微粒相互聚结的过程称为凝聚。
常用地凝聚剂有硫酸铝、硫酸亚铁、明矾、氯化铁等。
26、絮凝
絮凝是在废水中加入高分子混凝药剂,高分子混凝药剂溶解后,会形成高分子聚合物。这种高聚物的结构是线型结构,线的一端拉着一个微小粒子,另一端拉着另一个微小粒子,在相距较远两个粒子之间起着粘结架桥的作用,使得微粒逐渐变大,最终形成大颗粒的絮凝体(俗称矾花),加速颗粒沉降。
常用的絮聚剂有聚丙烯酰胺(PAM)、聚铁(PE)等。
27、混凝
凝聚与絮凝结合在一起使用的过程为混凝过程。混凝在实验或工程上被经常应用,如先在水中投加硫酸亚铁等药剂,消除胶体粒子之间的静电排斥,然后再投加聚丙烯酰胺(PAM),使得微粒逐渐变大,形成肉眼可见的矾花,最后产生沉降。
28、污水处理中常见的污水处理药剂有哪些?
1、酸:硫酸、盐酸、草酸
2、碱:石灰 、氢氧化钠(烧碱)
3、絮凝剂:聚丙烯酰胺
4、混凝剂:聚合氯化铝 、硫酸铝、三氯化铁
5、氧化剂:过氧化氢(双氧水)、次氯酸钠
6、还原剂:焦亚硫酸钠,硫化钠,亚硫酸氢钠
7、功能性药剂:氨氮去除剂、除磷剂、重金属捕捉剂、脱色剂、消泡剂......
其它药剂:阻垢剂、破乳剂、柠檬酸......